浙江空管分局成功保障一起抢险救灾航班飞行任务
原來,日本古代會用「芋」來指稱天花,而「芋洗」指的則是染上天花時,去和神明許願,用水把天花洗去的意思。
不過,有沒有變得更暴力到底要怎麼定義? 戈丁(Rebecca Goldin)是數學家,同時是統計學素養計畫STATS的主持人。又或者他們找來一些受試者,請這些人在實驗室裡玩二十分鐘的電玩,然後做某種測驗,看看他們是否在現實中變得「更暴力」
在平凡的一天中聆聽理性之聲時,我可能會問:「我現在想雪上加霜嗎?」和「我期待從這次對話中獲得什麼成果?」這些都是合乎邏輯的問題,如果是想要追求目標和達成目的時,這些問題的確具有意義。我認為投票是人民對民主的共同承諾。文:巴斯特.班森(Buster Benson) 我們有投票的義務嗎? 聆聽可能性之聲的副作用之一是,隨處可見開放性的問題。當你學會在各種關係中有效表達不同的意見,溝通效果倍增,同時還可以提升你所有其他的技能。我們不只為自己投票,也在為社群投票。
有些人主張,我們的確有投票的義務: 我很難理解。投票的人會覺得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即使影響很小。至於媒體人員疫情致死案例60人以下的國家則有:義大利、孟加拉、厄瓜多爾、美國、委內瑞拉、阿根廷、伊朗、英國、多明尼加、巴基斯坦、土耳其、俄羅斯、尼泊爾、玻利維亞、巴拿馬。
」鄭一平感嘆,攝影師猝死確診案爆發後,工會也不斷向公司提出建議,無奈公司並未完全接受工會意見甚至認為工會「造謠」,最後演變為「越提出建議、勞資雙方越對立」的局面。文:公庫記者洪育增 6月7日,一名壹電視棚內攝影師被清潔人員發現反鎖在廁所內,救護人員與警方協助破門,發現該名攝影師已經死亡。陳守國強調,配合中央單位的防疫措施與區域劃設,公司「不可能每棟、每人都篩檢」,因此僅能鼓勵員工做篩檢,越接近個案的員工則優先進行隔離等措施。他認為在疫情肆虐下,任何電視台皆有可能出現確診案例,不該只是設立快篩站,更應讓其他醫療專業單位進場協助,像是由地方政府、衛生局等單位正確地指導公司如何分流、規劃動線、緊急應變等,確實傳遞資訊並解決問題,才是最根本的方法。
其中在2021年5月15日死亡的阿根廷記者索爾・卡塞拉(Sol Casella),從學生時期即熱衷於新聞工作,死訊在母校引起轟動,年僅23歲的他被人們追憶為一位「年輕、忠誠又快樂的記者」。至於公司是否未針對每位員工進行快篩?陳守國提到配合中央等單位防疫措施,公司將空間劃分為紅區、黃區、綠區,並針對不同區域的人員進行防疫
他認為在疫情肆虐下,任何電視台皆有可能出現確診案例,不該只是設立快篩站,更應讓其他醫療專業單位進場協助,像是由地方政府、衛生局等單位正確地指導公司如何分流、規劃動線、緊急應變等,確實傳遞資訊並解決問題,才是最根本的方法。透過上述統計資訊也可發現,前20名媒體人員死亡案例大多集中在中南美洲國家。其中,更有20個國家的媒體從業人員死亡人數明顯高於其他國家,像是印度媒體人員疫情致死案例即高達259人,而巴西251人、祕魯164人、墨西哥115人、哥倫比亞則有70人。根據「新聞標誌運動組織」統計,從去(2020)年3月到今年6月10日為止,至少有78個國家的1584名記者死於新冠肺炎。
至於媒體人員疫情致死案例60人以下的國家則有:義大利、孟加拉、厄瓜多爾、美國、委內瑞拉、阿根廷、伊朗、英國、多明尼加、巴基斯坦、土耳其、俄羅斯、尼泊爾、玻利維亞、巴拿馬。文:公庫記者洪育增 6月7日,一名壹電視棚內攝影師被清潔人員發現反鎖在廁所內,救護人員與警方協助破門,發現該名攝影師已經死亡。而在歐洲,更爆發記者注射疫苗死亡的案例。其中在2021年5月15日死亡的阿根廷記者索爾・卡塞拉(Sol Casella),從學生時期即熱衷於新聞工作,死訊在母校引起轟動,年僅23歲的他被人們追憶為一位「年輕、忠誠又快樂的記者」。
面對台灣媒體產業仍有「防疫漏洞」的狀況,放眼各國媒體從業人員又是什麼樣的處境?高風險的新聞工作者又該如何面對危機? 國際組織PEC統計逾一年 至少1584名記者死於新冠肺炎 跨國非營利團體──新聞標誌運動組織(Press Emblem Campaign, PEC)[1]特別設置網站,針對疫情進行數據統計與文字記錄。至於公司是否未針對每位員工進行快篩?陳守國提到配合中央等單位防疫措施,公司將空間劃分為紅區、黃區、綠區,並針對不同區域的人員進行防疫。
雖然北市府在壹電視設立快篩站,但當時未能參與快篩的員工,僅被公司告知可自行到鄰近地區快篩站進行相關檢疫。」鄭一平感嘆,攝影師猝死確診案爆發後,工會也不斷向公司提出建議,無奈公司並未完全接受工會意見甚至認為工會「造謠」,最後演變為「越提出建議、勞資雙方越對立」的局面。
舉例來說,確診猝死攝影師接觸與經過的空間被劃分為紅區,因此像是攝影棚的主播、工程人員等也優先進行篩檢。隔(8)日,PCR核酸檢測結果出爐,證實該名猝死攝影師確診新冠肺炎。即便身處「紅區」但快篩兩次皆呈現陰性的員工,公司也會要求在家隔離、自主健康管理等。6月9日台北市府前往壹電視大樓進行快篩,兩名員工篩檢陽性,分別是壹電視攝影記者,以及年代電視台SNG人員,隨後將兩人隔離。網站上紀錄著疫情期間各國新聞工作者的死亡案例,包括死者的姓名、照片、經歷等,盼能讓更多人瞭解這些新聞工作者的付出與努力,並向死者家屬與同事致上最高的敬意。「我們是新聞專業,不是檢疫專業。
對此,陳守國表示這一年來公司每天要求員工測量體溫、記錄身體狀況等,並提供第一線採訪人員防疫裝備,公司內部電梯樓層等也進行完整清潔消毒,一切配合中央防疫政策。鄭一平指出,雖然目前為止公司實施分流上班機制,以及兩家電視台司機駕駛員不再「混載」兩家電視台的記者到現場,但該如何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他認為公司並沒有擬訂對應的SOP。
2021年5月28日,44歲的英國BBC廣播節目主持人麗莎・蕭(Lisa Shaw)注射完AZ疫苗後,多次感受頭痛與身體不適,送醫後隨即被診斷出血栓症狀,然而緊急送到加護病房治療仍不幸逝世。其中一位在5月底即有輕微症狀,確診之前曾與哪些員工接觸?或者使用公司內部哪些空間?鄭一平認為公司應再更嚴謹審視,並具體做出相對應的防疫措施。
在台灣,不僅發生壹電視攝影師確診猝死,包括華視、東森、鏡電視也陸續出現相關案例。不過,新聞製播與會議等往往需要分工合作,即使部門分布在不同樓層,為了互相支援與協力新聞工作必須穿梭於不同樓層、共享同一空間。
針對工會成員的質疑,壹電視總經理陳守國接受公庫電訪時表示,兩人皆已完成隔離並恢復健康。針對攝影師染疫猝死事件,鄭一平認為公司並沒有正式對內部員工發布相關公告,或者透明完整揭露資訊,僅透過主管傳遞相關訊息,勞方因而對資方難以信任。鄭一平質疑,員工該用上班時間還是下班時間做快篩?到快篩站的交通費用由誰負擔?相關資訊公司並沒有說明清楚。但台灣是否有相關的媒體防疫政策?新聞工作的風險與安危誰來守護? 壹電視事件後 媒體人員的健康與風險有人在乎? 年代電視台與壹電視同屬「年代集團」,壹電視工會副理事長鄭一平表示,兩家電視台人數加起來總共有1000多名員工。
陳守國強調,配合中央單位的防疫措施與區域劃設,公司「不可能每棟、每人都篩檢」,因此僅能鼓勵員工做篩檢,越接近個案的員工則優先進行隔離等措施」 法里德表示這些陰謀論並不隨著他們被YouTube封鎖而消失,「這些社群平台創造了社群,也創造了毒害,但陰謀論者隨時可以搬到別的平台去。
但隨著受到來自監管、立法者以及活躍使用者的批評,YouTube再度改變了政策。多年來,研究假訊息的專家表示反疫苗影片在YouTube上的人氣,助長了美國以及世界其他國家對疫苗的懷疑論。
今年7月,美國總統拜登也曾將疫苗相關的假訊息,部分歸責於社群媒體公司。社群媒體公司的領導人過去聚焦在將這些遊走在灰色地帶的影片從推薦影片的演算法裡移除,並致力於讓具有權威性的醫療影片——由醫院或是醫學院所製作的——能夠出現在健康照護主題相關搜尋結果的前幾名。
」 霍普林表示發展健全的政策需要時間,並表示他們希望執行的每一項政策都是足夠全面且可執行、具有一致性,且能充分面對要解決的挑戰。甘迺迪也在電郵中表示自己遭到審查,並表示「過去的歷史上沒有案例顯示,審查和掩蓋真相能夠為民主或公共衛生帶來進步。梅爾科拉在一份電郵中表示自己過去一直以來遭受到審查,並表示在沒有提供證據的情形下,疫苗的確害死了不少人。專家:反疫苗論者即使被踢出平台,陰謀論並不隨之消失 法里德表示反疫苗論者在主流平台上形成社群並且和追隨者建立連結,即使他們被踢出了這些平台,還是能夠生存下來。
YouTube表示新政策涵蓋的不止是常態接種的麻疹或是B型肝炎,而是與所有疫苗相關的內容。」 這些社群媒體公司過去聘僱過數千名的審查員,並透過高科技的影片和文字辨認的演算法監督假訊息。
但上述的做法仍不足以阻止反疫苗以及COVID-19的假訊息傳播,YouTube在今年稍早曾表示會下架6位由英國反數位仇恨中心(Center for Countering Digital Hate)辨識出來的反疫苗論者(該中心點名的人數總共有12位),YouTube最新宣布的政策代表多數反疫苗論者的帳號都將有可能被封鎖。霍普林表示YouTube過去就藉此移除掉了13萬3300支散布COVID-19疫苗假消息的影片。
」 YouTube醫療和公共衞生合作部主任兼全球負責人葛拉漢(Garth Graham)表示,他們正在努力將更多具有官方消息來源的影片放上平台,目標是讓具有正確科學資訊的影片能夠呈現在使用者眼前,在他們看到反疫苗相關的內容之前。「這些具有影響力的人物即使在YouTube被封鎖,他們仍舊可以搬到Telegram等對內容限制較少的平台,並要求他們的追隨者跟過來。